历史专业实习工作总结
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、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、分析,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,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,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。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专业实习工作总结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历史专业实习工作总结1一、实习目的:
实习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。通过实习,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,增强感性认识,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、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,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,提高实践动手能力,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;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,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,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。
二、实习地点:kodak和平数码影像中心
由于这家影像中心新近了两台机器,一台是noritsu牌型号qsf-v30s
的冲卷机,另一台是型号qss-3301s的冲纸机,而且这两台机器都是日本进口的,使用说明书只有日文和英文版的,所以我的工作很明显,就是把英文版的说明书翻译成中文。
在闲暇时候我也不闲着,虚心请教店里的师傅,学习一些用photoshop修改图片的知识,例如,如何改红眼、如何给照片整体和局域加亮等方法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,我也可以帮助 ……此处隐藏3320个字……金墓未清理完,转交技工。
发掘经验教训
在北京实习之前,我仅有的一点实践经验是来自于20xx年忻州定襄青石遗址二十天的实习,但仅算是个入门掌握,基础还比较差,经验也很贫乏,具体操作的手上感觉也很一般。这次在北京长时间的实习,弥补了我以前的多方面欠缺,比如墓葬的发掘、古代建筑基址的掌握等,同时重温并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了具体发掘操作规程和方法技术,而这些是仅靠课堂学习所不能得到的,的确受益匪浅。这其中有几次经历尤其使我印象深刻。
在大苑t0302发掘中,有一次刮面后,发现有一片近圆形区域土质土色偏硬发黑,与周围明显不同,再刮后,依然存在,且有少量石灰出现,这在周围更是不见,推测有可能是灰坑,技工师傅帮看了,也并未予以否定,按照先后关系,决定予以发掘。可在发掘过程中,才发现,偏硬发黑夹杂石灰土竟找不到边,这才明白过来:我把地层做成了灰坑,开了“天窗”。如果之前再多刮几次,再细心一点,随着这种现象范围的不断扩大,或许就不会出此无法弥补的错误。
遗迹是历史的积淀,是“一次性”不可重复的。我深感惭愧……
类似的事情在大兴墓葬发掘中也有一件。m42是一座穹庐顶的辽金墓,我负责发掘了一段时间,在找墓道的过程中,在确定已到原始地面的情况下,但所找出“凸”字形墓道宽窄过渡的一边肩部一段却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,虽然已有其他人的肯定。果然,发掘到近一米深的黑色地层土时,发现果然错了,实际肩部距墓门出檐的下垂面仅有五公分左右距离,比我之前所划线要近,老师和技工师傅们有说也可能本来就是上宽下窄坡状过度的,或坍塌的,因为之前的m21就有过类似的情况。但我知道那很大程度上是安慰,因为黑土以下的部分基本都是竖直的,事实不容商量……只有自责和教训。